原住民们相信,有一条隐藏在世界另一侧的河流,会带走所有死者的灵魂。 ——本·富兰克林手记
本源:灵魂之河的 “现实溢痕”
以太灵场并非独立存在的能量体,而是灵魂之河在现实世界的渗透与显化。这条承载逝者灵魂流转的跨维度河流,会在现实的 “薄弱地带”(地质断层、古老祭坛、大规模死亡现场)溢出能量 —— 这些带着灵魂印记的能量在荒野、矿洞、聚落周边凝聚,便形成了可被感知的以太灵场,如同河水漫过堤岸后留下的湿地,既延续着灵魂之河的核心属性,又衍生出适配西部环境的独特形态。
富兰克林晚年的手稿
富兰克林在晚年手稿中进一步佐证:西部荒野的 “以太波动” 与原住民描述的 “灵魂之河低语” 频率完全一致,这意味着灵场本质是灵魂之河与现实世界交互的 “介质”,也是人类触达生死维度的唯一可见纽带。
核心特性:随灵魂流转的动态能量
1. 能量属性随灵魂状态而定
灵场的性质完全由溢出的灵魂能量决定:
平和归流的 “纯净灵魂” 会形成 “稳定灵场”,这类区域草木丰茂、水源清甜,是原住民部落的仪式圣地,也是拓荒者理想的营地选址;
因怨恨、执念滞留的 “受染灵魂” 会催生 “紊乱灵场”,常伴随幽绿磷光、空气震颤,易滋生游魂、腐毒野兽,还会放大生者的恐惧与狂躁;
被恶魔污染的 “堕落灵魂” 则会让灵场转化为 “腐蚀态”,能扭曲物质(如让铁轨生锈、木屋腐朽),甚至让接触者沦为 “灵能傀儡”。
2. 与物质世界的选择性交互
灵场可穿透多数物质,却对特定材质产生关键反应:
银器能削弱灵场能量(银质子弹可斩断灵体与灵场的连接);
原住民符文石可引导灵场流向(用于净化污染、构建防御屏障);
富兰克林改良的避雷针,能暂时驱散局部灵场 —— 其原理是通过金属尖端引导灵场能量重新汇入灵魂之河,本质是 “修复溢出口的临时工具”。
3. 地域分布的生态化特征
灵场在西部的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形成了与环境、人文深度绑定的 “灵场生态”:
原生灵场区:与自然地貌绑定,如落基山脉的断层灵场(能量最稳定)、密西西比河谷的沼泽灵场(滋养 “湿地浊影” 等原生灵物),遵循灵魂之河的自然节律波动;
人造扰动区:由西进运动催生,矿洞开采破坏地质灵脉形成 “紊乱带”,铁路延伸切割灵场流线引发 “震颤区”(导致火车熄火、设备故障),大规模械斗现场则会形成 “怨念富集区”;
势力改造区:邪术匪帮用尸油仪式扩张 “腐蚀灵场” 以封锁水源,铁路公司尝试用机械抽取灵场能量驱动引擎,却常因失控引发灵场反噬。
三、与势力的关联:围绕 “灵魂 - 能量” 的博弈
1. 原住民部落:灵场的 “守护者与引路人”
原住民视灵场为 “灵魂之河的岸边”,掌握着连接两者的核心技艺:
长老通过 “灵视仪式” 潜入灵场,可窥见灵魂之河中的祖先讯息,预判灵场异变;
萨满制作的 “灵魂引路灯”,能引导受染灵魂重新归流河道,同时净化灵场污染;
面对外来势力对灵场的掠夺,部落会拼死抵抗 —— 他们深知,灵场枯竭意味着灵魂之河的局部断流,祖先的灵魂将无处栖身。
2. 拓荒者与猎人:灵场的 “利用者与承受者”
对拓荒者而言,灵场是生存的 “双刃剑”:
寻找 “稳定灵场” 周边建立营地,可获得安全的水源与抗邪植物;
猎人用银质武器斩杀灵场邪物,本质是切断邪物与灵魂之河的能量连接;
但误闯 “腐蚀灵场” 会引发 “灵魂污染”(如幻听、自残),需借助原住民的净化仪式才能解脱。
3. 野心势力:灵场的 “掠夺者与破坏者”
邪术匪帮与铁路大亨将灵场视为 “可榨取的资源”,其行为直接威胁灵魂之河的平衡:
匪首用伏都教仪式抽取怨念灵场能量,注入子弹制成 “灵能弹药”,导致灵魂之河局部 “水位下降”,周边聚落出现孩童早夭、牲畜不育;
铁路公司用富兰克林的 “灵能增幅器” 截取灵魂之河能量,却因无法控制属性,让引擎化作金属怪物,操作人员被灵魂能量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