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亲和性的表现

  1. 朦胧但精准的空间感:

    • 模糊的空间预知: 居民对周围的空间变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觉”,能够察觉到微小的环境变化。例如,能预感到某个角落的隐匿之物,或是在迷雾中找到一条看似不存在的小径。
    • 精准的空间感应: 在熟悉的环境中,具有相位亲和性的人可以精准感知距离、方位,甚至能在无光的情况下穿越复杂地形。
  2. 时空异常的敏锐感知:

    • 当周围存在相位能量或空间扭曲(如未稳定的相位节点)时,这些人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心悸”或“压迫感”。
    • 对空间裂隙的生成或消失具有先天的反应能力,比如在裂隙生成的瞬间直觉性避开。
  3. 环境中的自然流畅性:

    • 这些人似乎拥有天生的“方向感”和“路径规划能力”,他们即使在陌生环境下也能找到一条高效的路线穿越复杂地形。
    • 某些居民能够无师自通地使用相位技术设备,如传送装置、相位刀等。

居民分类与能力差异

  1. 高适应者:

    • 这类居民表现出极高的相位亲和性,能够主动“感知”并“利用”周围的空间特性,比如在危急情况下本能地找到最佳逃生路径。
    • 他们可能被公司招募为特殊作战人员或空间研究员。
  2. 普通适应者:

    • 普通居民的相位亲和性仅限于日常生活,比如感觉某条街道变得“熟悉”或直觉判断哪条路更安全。
    • 他们的能力更多是潜意识层面,不会表现出超出常人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偶然表现出精准的空间判断。
  3. 异常抗拒者:

    • 少数居民完全没有适应相位融合,甚至会对相位能量产生抗拒反应。
    • 这些人可能感到持续的头晕、恶心,或在靠近空间裂隙时有严重的失衡感。
    • 他们通常会选择离开高能量区域,甚至定居在远离相位节点的郊区。

相位亲和性具体表现

评级 表现
A 共鸣者,相位亲和度顶尖,可主动与空间相位共鸣、短暂干预空间规则,能精准感知大范围空间结构与能量轨迹
B 适应者,相位亲和度主流,具备半主动场景化感知能力,可在熟悉区域借直觉规避危险、提升生活效率
C 敏感者,相位亲和性较低,仅能被动感知空间危险并以负面反馈呈现
D 抗拒者,相位亲和性极低,经过长期训练后才能掌握基于相位原理的装置(可以理解为所有带有特殊空间能力的装备或者工具,具体解释权归GM所有)的使用方法
E 无相者,完全没有相位亲和性,甚至对周围人的相位亲和性有抑制作用
注意

这里的表格只是给出大致的情况,在跑团过程中遇到的表格中没提到的情况可以PL和GM协商决定相位亲和性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投掷一个D100来决定你的角色的相位亲和度等级

D100点数范围 相位亲和度评级
1-5 A级(共鸣者)
6-55 B级(适应者)
56-80 C级(敏感者)
81-95 D级(抗拒者)
96-100 E级(无相者)

社会影响

  1. 文化与职业变化:

    • 一些人开始将相位亲和性视为一种天赋或“祝福”,将自己定位为“时代的适应者”。
    • 因为这项能力的普遍存在,边境之城的交通和物流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比如,货物运输会优先雇佣具备相位亲和性的驾驶员,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空间变化。
    • 专业职业如相位勘探员空间工程师成为高薪岗位,因为这些职业需要更高的相位适应性。
  2. 社会阶层与分化:

    • 相位亲和性较强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更适合未来”的人,逐渐被大公司吸纳,形成了新的精英阶层。
    • 而抗拒者或相位适应较差的人群可能被视为“不合适者”,在社会中逐渐边缘化。
  3. 城市布局的调整:

    • 一些人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导致他们更愿意生活在靠近稳定相位节点的区域,这些区域成为了繁华的中心区。
    • 而相位裂隙或不稳定的地方则成为“禁区”或被用作研究、军事用途。

义体改造带来的影响

核心设定细化

1. 义体改造与相位亲和性的矛盾

  • 改造影响原因:
    • 义体或机械改造需要与神经系统直接连接,但相位亲和性本质上是一种依赖人类原生神经网络与空间能量的互动能力。

    • 机械部件的信号干扰(如人工神经元的噪声)会削弱神经网络对空间波动的敏感性,从而降低相位亲和性。

    • 影响程度:

      • 轻度改造者: 像普通的义肢或简单的视觉增强改造,仅轻微削弱相位亲和性。
      • 中度改造者: 大规模义体化(如半机械身体)会显著降低相位感知能力,甚至完全丧失这项能力。
      • 完全义体化: 彻底抛弃有机身体(类似全身替换为机械)的人,基本完全失去相位亲和性,被称为“空白者”。
      • 空白者副作用: 空白者不仅失去空间感知能力,还可能无法适应某些高相位能量环境,导致行为迟缓甚至器械故障。

2. 高相位亲和性与赛博精神病的关系

  • 高相位亲和性风险:

    • 高相位亲和性的人在接受改造时,由于他们的大脑更加依赖神经网络对空间的精细感知,会比普通人更敏感地察觉到改造后的“失衡感”。
    • 这种失衡感会导致他们出现幻觉、强烈的自我认知混乱,甚至感觉自己的灵魂被割裂。
  • 赛博精神病的表现:

    • 幻觉与妄想: 患者会看到不存在的空间裂隙,或者听到空间波动的“低语”。
    • 人格分裂: 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存在于多个平行空间,无法区分现实与幻象。
    • 空间扭曲行为: 在任务中无视地形和危险,表现出极端鲁莽或过度谨慎。
    • 极端排斥: 患者会排斥义体化的部分,甚至试图移除自己的改造义肢。
  • 触发条件:

    • 改造越复杂,或者高相位亲和性个体的改造幅度越大,赛博精神病的发病概率越高。
    • 例如,一位高亲和性的义体改造者在接触高相位能量节点时,会因神经系统无法协调两种输入信号而直接发作。

赛博精神病在跑团中的表现

为了避免“赛博精神病”这一设定对PL的游玩造成太多困扰,所以我决定让这一问题仅出现在NPC身上,PL仅需要在rp的时候注意义体改造对于自己角色的影响,并且尝试将这一部分加入到自己的rp中。但是PL有着另一个限制——当装备超过2个未满级的SPIRIT-E芯片时,每多装备一个,其鉴定数值获得-2调整
当然,如果游玩的PL和GM觉得有需要,也可以根据PL描述的义体改造程度来决定赛博精神病的表现形式或者具体debuff,我觉得把这一块儿交给大家来创作更加合适一些。

社会与文化影响

1. 对改造者的歧视与等级分化

  • 社会逐渐形成了对“相位亲和者”和“义体改造者”的不同态度:
    • 相位亲和者: 被视为天然优势,通常被选拔到公司研究部门或空间开发领域担任重要角色。
    • 改造者: 被认为是“牺牲人性追求力量”的群体,特别是完全义体化者,通常被社会边缘化,称为“无相之人”。
    • 高相位亲和性者往往对义体化改造持强烈排斥态度,因为这会剥夺他们的核心优势。

2. 对赛博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恐惧

  • 赛博精神病患者被认为是“不稳定”的人群,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会被公司或社会机构强制隔离,送往“矫正中心”。
  • 公司利用这一现象加强对员工的改造限制,并强调“相位亲和性”作为未来能力的重要性,甚至推出了限制改造幅度的法规。

3. 医疗与伦理争议

  • 高相位亲和性个体的改造往往涉及昂贵的定制化医疗手段,普通人无力承担,因此只有富人或高层员工能享受安全的义体化。
  • 一些企业开始研发能够稳定相位亲和性的改造技术(如相位适配芯片),但它们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能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