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光金属
开采区域
主要存在于辐射区内,其131号元素含量随辐射强度增加而升高
元素构成
未知元素(代号131,为主要有效元素),镁、钙等其他元素
矿物外貌
在自然状况下,纯度较高的辐光金属矿物为黑色或紫黑色三棱柱,具有金属光泽,杂质较多的辐光金属则颜色更浅,更偏向于紫色,而且透明程度更高,金属光泽更弱

上图为首次被发现的辐光金属矿物模型
主要性质
可吸收内能、动能、辐射能等能量,并以辐射的形式缓慢向外释放
掺入不同种类的金属形成合金可决定其主要吸收的能量种类,最低生效比例为掺入金属占辐光合金总重量的2%
镁-内能
铁-动能
铅-辐射能
- 掺入不同种类的金属可决定其释放的辐射的射线波长,最低生效比例为掺入金属占辐光合金总重量的2%
铁-红外线波段
铜-紫外线波段
铝-伦琴射线及以上波段
其他金属-无线电波段
附录
经过研究,我们初步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辐光金属最多只能容纳两种有效金属,即占比超过2%的金属。当掺入的金属种类过多时,辐光合金只会根据占比最高的两种金属呈现相应特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有没有掺入调节其射线波长的金属,它都会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向外散发辐射。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掺入的金属占比超过10%的时候,辐光金属的特性开始快速减弱,最终在占比到达30%的时候特性几乎完全消失,所以请务必计算好合金中各种金属的比例
辐光水晶
开采区域
主要分布于辐射区域内,有着独立的矿床和矿脉,有时会作为辐光金属的伴生矿物出现
元素构成
未知元素(代号131,为主要有效元素),二氧化硅等其他元素
主要性质
- 辐光水晶可在分析仪中进行检测,并生成其波谱数据,以此来判断该水晶可能造成的影响
水晶的波谱由三种波形组成
- α波
范围:1~100
决定该晶体引起的变异类型
- β波
范围:1~100
决定该晶体引起的变异的性质
当β=1,该变异为中性变异无明显影响,越接近于100变异性质越恶劣,影响越大,而且多为负面影响,二者之间呈一次函数关系
- γ波
范围:1~100
决定该晶体引起的变异的速度
当γ=50,变异速度为大多数个体的变异速度,既3天左右完成变异,γ与天数的关系呈正态分布
- 当辐光水晶接触到有机体的体液时,会发生裂解现象。此时晶体会变的十分脆弱,易折断,而且和体液接触的部分会逐渐碎裂成可以进入循环系统的小颗粒,试图进入该有机体体内,存在于有机体中的辐光水晶的波谱与原水晶完全相同
一旦进入有机体体内,辐光水晶就会开始让有机体产生变异,可以通过伤口的结晶程度来判断变异的进程。
辐光水晶的纳米颗粒会在刺伤后5小时内充斥宿主的血液循环系统,若能在36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或者换血等疗法除尽血液宿主循环系统内的纳米颗粒,则可以中止变异进程(注:此方法对急性变异者无效)
约5天后,辐光水晶的纳米颗粒会在宿主除泪液和汗液的体液中富集,纳米颗粒在宿主体液中的富集程度与时间呈正比
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宿主体内或体表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辐光水晶,部分宿主会因为晶体出现在重要身体部位而死亡
附录
我们发现,辐光水晶的三种波长似乎共同决定着水晶的颜色,与此同时,纯度越高的水晶颜色会越纯粹,透光率越接近61.8%
目前对于辐光水晶引起变异的机制我们尚不清楚,而且其变异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不建议继续进行生物实验。